农民遇到“问题农资”时,怎么办?莆田涵江区有关部门构建了三级“维权网络”,确保——
进入秋季,果园和田间的农活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产量实现增收,农民们纷纷购进农资,为土地增加“营养”。然而,由于农资市场较为混乱,农资的售价偏高或是质量问题常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莆田市涵江区工商部门在不断加大对假农资的打击力度的同时,创新构建了三级农资维权网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农资维权台”连接千家万户
近日,涵江区白塘镇粮农李天荣在一家化肥店购买了250公斤“俄罗斯复合肥”,化肥拿回家后,他发觉有些不对劲——颜色很不均匀,用手一抓就会褪色,且易变粉碎,放入水中则会迅速溶化。凭多年经验,他觉得这些复合肥很可能是假的。
他想起了工商局的“农资维权台”。很快,工商执法人员就来了。一查,果然所售的复合肥都是假冒伪劣农资,而且该农资店尚未取得相应经营资格及工商营业执照,工商部门遂将其取缔。
一个电话,就讨回了购买伪劣农资的500多元钱,李天荣别提有多高兴,“维权原来就这么简单啊!”
在涵江区,通过打电话到“农资维权台”来维权的农民越来越多。涵江区工商局为了方便农民打电话维权,最近专门开辟农资维权的绿色通道,在12315投诉台中设立“农资维权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即时查处、即时追溯源头、即时公示曝光查办结果,让农民满意。
“流动接诉员”走向田间地头
就在不久前,涵江区白沙工商所对庄边镇的一家农资化肥店正式做出处罚决定,没收15包劣质复合肥,并处以重罚。
据“流动接诉员”蔡国章介绍,这事也是因为一位农民的维权而产生。几天前,庄边镇农民陈某在当地的一家农资化肥店购买了几包复合肥。在对一亩多的地进行溶田后,他就拿着这些化肥到田里施用。在施用过程中,他发现这些复合肥与过去购买的肥不太一样,颜色更黄一点。
会不会是劣质化肥呢?正当他不知要不要把这些复合肥施用下去时,一位拿着黑皮包、穿着工商部门制服的干部出现在他的田头。这位干部就是工商所的“流动接诉员”,于是马上打招呼。“流动接诉员”对陈某所施用的复合肥仔细观察,并抽样取走了一些复合肥,拿去检测。
没几天检测结果就出来了,复合肥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偏低,属劣质产品。
涵江区工商局根据各个辖区内农田分布情况,按片区进行分工负责,要求每位“流动接诉员”每天都要深入田间地头,重点了解农民所施用的化肥农药情况,帮助农民辨别鉴定农药化肥的真伪。一旦遇到“问题农资”,当场记录,马上调查,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调查了解清楚,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农民,不误农时。
新县镇的一位农民高兴地说:“在田间就可以完成投诉,不用浪费精力和财力,真方便。”
“红盾维权员”做好维权“桥梁”
11月16日上午,新县镇文笔村农民柯钟理来到该村的一家农资化肥店,他不是来买化肥的,而是替村民维权的。
原来,11月15日晚上,被当地工商所聘为“红盾维权员”的柯钟理来到村民柯汤美家,得知柯汤美前几天购买了10包复合肥,回来后才知道被人宰了。同样的肥比别人要贵5元钱,10包就是贵50元钱,这对于一个条件本来就不好的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字。第二天,柯钟理马上找到这家农资化肥店的老板,要回了这笔钱。
据了解,涵江区工商局目前在农村共聘请了100多位“红盾维权员”,几乎每个村都聘请一位。涵江区工商局一位领导介绍说,在农村聘请大量的“红盾维权员”,主要是想发挥农民常驻农村、常与农民接触的优势,更加全面地捕捉农民的维权信息,以真正构建农资维权网络。
这些“红盾维权员”在上岗前都接受了工商部门的培训,具有一定的识假能力和调解能力,因此,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他们经常利用农忙时间,来到农家,坐进灶头,与农民聊天,一旦农民有维权问题,马上加以记录。如果是小问题,自己去协调解决。如果是产品质量等大问题,就请工商部门下来解决。当地农民把“红盾维权员”称为连接农民和工商的维权“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