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任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18日说,“神舟”五号安全返回地球,不仅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也是人才培养、设施建设和文化培育方面的成功。
70岁的戚发轫是获得2003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的六位科学家之一。他在18日中国科协举办的获奖者座谈会上说,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人才,而人才只能在工程中培养。“神舟”五号工程培养了大批年轻、有才华、组织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只有41岁,几位副总工程师也都只有40几岁,这支人才队伍是“神舟”五号工程更可贵的成果。
据悉,载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统中,40岁以下的技术人员占了整个队伍的80%以上。
戚发轫说,这项工程还留下了一个国际一流的科研试验中心。工程人员仅用投资预算的40%,在短短4年内就建起了北京空间技术研制实验中心,为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
他说,历时十载的科研也培育了一种“载人航天”文化,即保证航天员绝对安全的“零缺陷”文化。此次“神舟”五号发射过程中,几百套安全方案无一启动,创下了零缺陷的记录,为航天事业下一步建立空间站等新课题打下了“软件”基础。
“求是科技奖”由香港实业家查济民筹款于1994年设立,由求是基金会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情况灵活设立奖项,常常“奖励别人还没有想到要奖励的事”。2003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授给了由参加五次“神舟”飞船研制的6名科学家组成的科研集体。这个集体除戚发轫和袁家军外,还有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施金苗、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和总设计师刘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