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Bt毒蛋白转基因稻米被农业部批准进行生产性试验,时间为1-2年。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封闭性研究的转基因稻米有100多个品种,而小范围内环境释放的品种也有8-10个。
据了解,目前提交商业化申请的转基因品种及他们的研究者包括:转入了Bt(苏云金芽孢杆菌,一种土壤细菌)毒蛋白基因的抗水稻螟虫转基因水稻,研究者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转入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的抗水稻螟虫转基因水稻,开发者为中科院生物局专家朱桢;转入了野生稻基因Xa21的抗白叶枯病转基因水稻,主要负责人是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贾世荣。
转基因稻米在中国离商业化种植的路还有多长?有关专家认为,至少1年。
6月22日—24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专门会议。有数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向农业部提交的商业化申请在会上进行安全评审,并进入商业化生产。提交品种之一的就是BT转基因稻种,研究者为中科院院士、华中农大张启发教授。
记者昨从有关渠道获悉,四川省农科院转基因水稻课题研究组,此前已利用华中农大的BT基因在传统杂交稻上实现BT基因的成功“嫁接”,并培育出BT抗虫转基因稻种。
政策微妙变化,主张平衡发展,昨天结束的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未对转基因水稻专门探讨
一度引发争议的“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推广”问题再度被推向前台。昨天,历时3天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下称农安会)会议在京结束。据悉,该委员会将对上半年申报的转基因材料从多方面进行安全评价。一位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向记者透露,转基因政策可能趋于“保守”,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申请可能搁置。
“转基因政策”有变化
这是继去年年底的会议之后的二度讨论转基因生物问题。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吴孔明22日参加了上述会议。作为业内专家,他认为此届农安会,对待转基因政策,已发生一些微妙变化。此前,我国强调对待转基因,是积极研发,稳妥推进发展,此次会议更多的是强调要严格程序管理。
目前,我国尚未将转基因技术运用于主要粮食的生产,但已有数个品种的转基因水稻向农业部提交申请,希望获得安全证明书以进入商业化生产。作为农业部在此问题上的“智囊团”,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建议将在农业部的最终决定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去年12月农安会会议并没有能就是否向转基因水稻开绿灯达成共识。
据与会专家介绍,此次农业部转基因政策已有微妙变化,“主张平衡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22日在会上表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实施已达3年,在当前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按照科学评估的原则,严谨的态度,统筹协调生产者与消费者、生物技术研究与商业化应用、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内贸和外贸等方面的关系。
未专门探讨转基因水稻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需要经过申请、评审、农业部批复几个阶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可能搁置。”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副所长马克平这几天一直都在会场。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此次大会议题较多,并没有对转基因水稻进行专门讨论。
转基因水稻引发关注,在于其涉及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巨大经济前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杨晓光研究员认为,我国人多地少,发展农业转基因作物,能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输出转基因大豆每年都有超过10亿美元的贸易额;另一方面,又能减少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之前,我国每年有70%的农药喷洒于棉花上,大部分是用来灭杀棉铃虫的。
在去年年底的第一次专门会议之前,一份由16位院士和其他专家起草的《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递交到国务院,大力呼吁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派”认为,抗虫水稻近两年在湖北、福建等地试种表明,抗虫稻在整个种植季节可基本不施农药且可增产12%,同时也可缓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由于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和健康有潜在风险,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将转基因技术运用在主粮的生产上。转基因水稻也因为其可能的致敏性而引发广泛的担忧。
农安会委员“扩军”
6月22日,负责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工作的农安会成功换届。记者注意到,此次共选定了74位专家担任第二届农安会委员。这些委员主要来自农业部、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商务部、环保总局、教育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
据了解,第一届农安会成员只有50多名,其中60%的成员主张推广转基因生物技术。据介绍,第二届农安会在原来涉及转基因技术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贸易等专业领域的基础上,增加了食用安全、环境安全、技术经济、农业推广和相关法规管理方面的专家。
有与会专家表示,目前,主张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实行严格管理已经成为专家意见主流。作为此次与会专家之一,吴孔明认为,只要严格管理,加强安全评价,就能让这一中性的转基因技术发挥有利因素,为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突出贡献。
种种迹象表明,转基因生物技术是否推广短期内难以有一致意见。来自环保及生物安全方面专家及部门人士表示,考虑到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亲缘作物杂交,会造成“基因污染”,而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对其毒素有抵抗力的害虫获得生存优势,成为新的“超级害虫”。
揭秘转基因稻田戒备森严
2004年11月22日,记者来到戒备森严的转基因水稻基地:位于浙江某处的试验区,西部两公里处,一个围墙围起来的圃,就是转基因水稻安全圃。
“这里出入有严格规定,只有工作人员才可以进出。”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管理与国际合作处、服务浙江办公室主任徐青说:“围墙有两米多高,灌溉系统也很特殊,不用外来灌溉水,利用围墙内循环灌溉。围墙高,可以防止水稻花粉外飘,增加安全性。”这个安全圃占地10余亩,是严格按照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建立的。一位长期在这里研究的工作人员评价说:“这是全国惟一高标准转基因水稻安全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