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有用吗?”“到底心理治疗的疗效何来?”“只是两个人坐下来谈谈话而已吗?”不,绝不是如此,否则每人每天都在与人谈话,为何还有这么多的心理困扰与障碍!在我脑海里不断探索这个有趣的议题:“心理治疗之魔力来源?”
许多人都将心理治疗视为神秘的过程,不但心理医师很神秘,治疗场所也很神秘,病人的秘密当然更神秘了,普通大众带著面对神秘的心情来看待心理治疗,可想而知,大家对心理治疗所抱的期待与想像是多么地神奇,彷佛一切有关心理层面的魔障都可借著心理治疗而化解无形,如此这般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其实只会将心理治疗抽离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彷佛它是高悬于天而遥不可及的;然而,这是我最担心的事,其实心理治疗不该是无形而被神格化,不该只放诸心中膜拜,这是没有治疗效果的,充其量只是徒增现代信息满涨里的一个令人不懂的名词罢了。
我想来对心理治疗下个比较清楚的定义吧!其实,心理治疗是透过人与人互动过程而矫正某些心理情绪上不舒服感受的治疗过程。所以心理治疗应有几个特征:
(1)人与人的互动:透过谈话、肢体语言,甚至是治疗者与患者彼此间的各种互动(眼神或彼此气味都有可能)来造成治疗上的影响。
(2)矫正不舒服的情绪:心理治疗要有清楚及可达到的目标,所以天南地北般的闲谈不算是,策划如何选举造势不算是,搭讪聊天也不算是;有一方是治疗师,一方是被治疗者才能算是心理治疗。
(3)它是一种过程:别期待心理问题能被一两句话给“顿悟”,通常心理治疗都需漫长时间方能展现它的治疗力量,所以我说心理治疗不该被神格化,通常心理治疗是治疗师与被治疗者两人共行的一条漫漫长路。
好了,谈到此,回到原来大家关切的问题,心理治疗到底是如何有疗效的?我在这里想介绍一个有点绕舌的名词--“矫正性情绪经验”,什么叫做“矫正性情绪经验”?这是一个心理治疗学上的专门术语,它包含了两大部分,“矫正性”及“情绪经验”,或许试著将这两部分解释成为“两阶段”,更能让大家理解。
“矫正性”其实就是治疗性,我们知道发高烧时医生会想办法降低患者的体温,找到原因使体温回复正常,而心理问题与困扰就如同身体出了毛病般使患者不适,所以心理医师会分析及探索患者心理层面(包括成长过程、人际关系……)所有可能的线索,找到关键处而加以矫正,当然这需要经验及时间方可达致;而“情绪经验”则指的是:如何将关键性的议题成功的重新处理一次,而在情绪层面能“记忆”并“下载”这个全然不同的成功经验,如此两阶段的努力,方能使得心理治疗有实质上的疗效。常见心理治疗挫败的原因不是流于“矫正性的过度说教”,就是“不断重复原来错误的情绪经验”。
举个临床上的实例来讨论好了,免得这篇文章陷入“矫正性的说教”框框中!有位害怕自己随时会当街恐慌发作、喘不过气的恐慌症患者来做心理治疗,仔细询问之下,原来患者的病情已在抗恐慌的药物治疗下有一个月没发作过了!可是每当患者要独自一人上街时,都会回想起曾在大街上恐慌感来袭的情境,心悸、冒冷汗、喘不过气,想叫救命而不知找谁,所以至今虽已不再恐慌发作,但仍不敢独自上街外出,这即是典型的“灾难性的情绪经验”,虽然门诊药物治好了恐慌发作,但“矫正性的情绪经验”仍无法被建立,所以心理上的障碍一直无法被突破,透过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患者可以有一次“安全独自上街”的经验,恐慌症带来的心理阴影就不再有了!
心理治疗在情绪精神困扰上有其重要及必要性,它应是日常生活化,可亲近的,别把它当成神话般的偶像地位来看待,因此别忘了,每个人每件事都可能需要“矫正性情绪经验”来帮忙。
心理治疗的神奇力量其实是来自建立起“矫正性情绪经验”,其重点来源透过: (1)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2)重新矫正不舒服及创伤的情绪。 (3)长期修正的过程。 要做好心理治疗除了治疗者的技巧和热忱以外,病患本身的动机和信任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另外,心理治疗绝不是神技,它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别怕心理医师一眼就将你看穿,他也需要时间和你的安全感,这是一个帮助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