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 近日,新西兰马赛大学(Massey University)生物进化学教授大卫·潘尼和英国牛津大学博士马特·菲力普斯在《生态和进化趋势》(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月刊中撰文称,科学界应该重新考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理论。
据国际在线报道,两位科学家认为,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已经开始逐渐灭绝,而过去的科学家普遍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恐龙灭绝的主因。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理论认为,当白垩纪晚期,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当时地球的主宰恐龙和翼龙灭绝后,鸟类和哺乳动物才得以兴盛发展起来。
潘尼和菲力普斯曾经也同意地球物理学者的普遍观点,在白垩纪晚期地球遭到了小新星的撞击。“但25年来我们仍然不能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这是恐龙和翼龙灭绝的主要的原因”,而却看到“自然进化过程”使恐龙物种产生了分化。
两位科学家认为,大约在九千到八千万年之前,鸟类和哺乳动物已经开始多样化,而到三千至两千万年以前,鸟类已经开始在与恐龙的自然竞争中胜出。
潘尼教授说:“化石能够告诉科学家,当恐龙开始不同种类分化时,鸟类和哺乳动物已经漫步在地球上;这可能可以暗示当恐龙逐渐开始灭绝时,鸟类和哺乳动物却开始不断多样化。但化石的记录只是一个补充,所以许多结论还仅仅是假设。”
迄今为止,种种证据同大众所认同的理论是相抵触的。
潘尼表示,从化石和分子的综合证据来显示,鸟类和哺乳动物增长,翼龙恐龙下降开始在白垩纪之前的数百万年以前。
两位科学家认为,教条的坚持传统的理论,使得科学家忽视了寻找恐龙大量灭绝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