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要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全体人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服务。在对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中国科普研究所撰写的《2002年中国科普报告》提出了这一观点,高度概括了科普工作的重大意义。这是第一份全面、客观描述我国科普状况并正式出版的报告。
近几年来,科普作为国家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大好局面;形成由党和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科协承担主要任务,以科研单位、高校和媒体机构为骨干,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渐成社会风气,为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2002年中国科普报告》指出,这与我国切实加强科普经费投入、组织及人力资源、传播渠道和活动设施等方面的科普能力建设密切相关。
科普的动力来自公众对科技的需求,推动科普发展的主体是公众。
我国人口多、地域广、公众文化水平较低,科普的组织和传播任务重,健全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并发挥其作用显得格外重要。近几年来,中国科协开展的“创建科普示范县”和“创建科普示范城区”的工作得到各地积极响应,推动了基层科普组织和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基层科普经费的落实,保证了科普工作的制度化和经常化。
科学家对科普工作的指导,直接关系我国科普工作的方向和质量。
近些年来,中国科协组织“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各级科协组织所属学会积极开展科普工作,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科普工作也比较活跃,对开发我国科普的人力资源和科普资源起到积极作用。200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在我身边”为主题,中国科协组织所属的175个全国性学会(协会、研究会)及各省、区、市科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周光召、王选等著名科学家带头向公众作科普报告,有效地拉近了科技与公众的距离,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媒体在科普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八成二通过收看电视,五成二通过阅读报刊。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600多种、科普期刊400余种,每期发行量在25万份以上科普期刊近10家。我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报有近60种,中国科协系统三级科协和两级学会主办的科技报纸也有200多种,年发行量3亿多份。一些地方科技报八成以上读者为农民,对农村的科普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科普也得到发展,我国现有能够提供科技知识普及和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站约140多个。利用图书音像制品接受科普知识的人群,主要为学生和知识分子,近12年我国170余家出版社出版了2.56万种科普图书。
科技场馆建设方面,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自然科学博物馆场所2337处。
自中国科协2001年1月正式下发《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以来各地科技馆的改扩建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中国科协和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支持西部每个省建一个科技馆。到2010年,我国每个省、区、市至少拥有一座达标的科技馆,全国达标的科技馆总数达到50座,我国拥有科技馆的总数将居世界第三。近年来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创办科普教育基地的积极性。
我国科普经费来源过于单一的情况,开始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虽然,目前我国科普经费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也开始投入资金支持科普工作,虽然投入量还较小,但毕竟为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科普、形成多元化的科普经费来源走出了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公众对科技的需求更加旺盛。党政有关部门、中国科协、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媒体机构和人民团体正抓住机遇,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努力开拓科普工作新局面,以满足公众在科普方面的新需求,为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