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以放牧为主的养牛业中,骨折属于较常见的疾患。多因碰撞、滑倒、跌落、紧急停站或跳跃障碍,小腿踏入地裂等引起。骨折根据骨折处骨片的数目,分为粉碎性骨折和非粉碎性骨折;根据皮肤(和黏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非开放性骨折。发生骨折后,必须进行早期救护,合理治疗,不能错失有利的时机。
症状发生骨折后,常伴发周围软组织损伤,出现疼痛、肿胀、异常活动、机能障碍等。
剧烈疼痛如主动和被动运动时,病牛表现不安或躲避。软组织和神经组织损伤越严重,疼痛越剧烈,有时全身发抖,甚至发生休克。
肿胀骨折引起骨移位和周围软组织损伤而形成血肿,触之疼痛,与对称体位相对照,易发现病患部位。因出血引起的肿胀,多在骨折后立即出现;由炎症引起的肿胀,多在骨折12小时后出现。
肢体变形全骨折外部变形明显,骨折两端有时重叠、嵌入、离开或斜向侧方移位,尤其在四肢长骨,容易形成假关节。
机能障碍如四肢骨折时,一般呈重度和中度跛行,或患肢悬垂,不敢着地等。
开放性骨折具有上述症状外,骨折部的软组织还有创伤,骨折断端有时露出创口外,容易发生感染。
救治发生骨折后,必须坚持早期救护,合理治疗,不能错失有利的时机。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适当控制运动量,并增加营养供给,以促进早日康复。
止血救护为防止骨折断端活动和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折后应在原地实施救护。首先看牛有无创口及出血现象,因为折断的骨头会刺破或拉断血管。一般的出血,只要用消过毒的纱布包扎伤口即可止住,倘若包扎不能制止出血,要迅速用止血带或绳子在骨折处近端部位加压捆扎止血,或找出断裂的动脉血管,将其绑扎。止血时,还应清除创口的坏死组织及破碎骨片,然后整复、固定。
整复对错位骨折,要进行整复,使骨折端接触,达到复位,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为减少病畜的疼痛,应做局部或全身麻醉,然后将牛侧卧保定,患肢在上,动用拔、伸、按、整等手法,进行整复,四肢若完全骨折,可在骨折近端拴绳,用力沿肢轴向远端牵拉,使错位的骨折两端离开,再使断端对位。整复后患肢应与正常肢长度一致,蹄向一致。然后立即进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