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南、北方小年为何相差一天 小年的习俗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5-01-05 09:15:57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从此时到除夕,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闹:扫尘、剪窗花……人们欢欢喜喜迎接农历新年。小年不“小”,一起来看看南北方都有哪些小年习俗。

  南、北方小年为何相差一天?

  在清朝时,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皇家要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据说是为了节省开支,所以顺便把晚一天的灶王爷一块儿祭拜了,于是便有了“官辞三、民辞四”的谚语。你看皇家的脑回路就是与众不同,自己生活一个劲儿铺张浪费,到祭祀时反倒节约起来了。

  清朝政治文化中心北移,所以北方地区受到皇家影响比较重,渐渐地老百姓也开始效仿皇家,把小年的正日子提前了一天,就是腊月二十三。

  而南方受到皇家影响较小,所以至今大部分南方地区,依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

  小年时间

  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

  宋朝时期,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现如今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腊月二十三增加了举行祭祀大典的仪式,为了“节省开支”,皇帝在这一天同时祭拜灶神。自此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从此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受官方影响,如今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

  江浙沪地区:除夕前一夜——“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同属江浙沪地区的南京,小年则是和元宵节在同一天。

  四川、贵州部分地区:除夕夜过小年

  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小年的习俗

  习俗一:祭灶王

  传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炉王子都要到天上去“报告”人间的善恶,然后在除夕夜回到人间。因此,乡亲们有在小年祭灶的习惯,在小年里放一些糖瓜和灶糖。在炉王雕像前,让炉王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祈求来年平安、兴旺。

  习俗二:贴窗花

  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似乎会少了一丝喜悦和年味儿。

  习俗三:贴春联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字好的人来书写春联。一般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简朴却年味儿十足。

  习俗四:扫尘土

  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这一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习俗五:婚嫁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因此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都会特别多。

  习俗六:吃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习俗七:吃饺子

  北方在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接风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